出版日期: 2023年01月17日 星期二   今日天气: 新闻热线:0571-87161066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滨街道总工会 暖心五举措关爱新就业群体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数量大幅增加。2021年9月10日,湖滨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一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的区域性工会组织正在逐步形成。
党委重视,工作制度有保证。一是目标任务上有措施。把工会工作列入街道党建目标考核责任制,做到层层分解任务,明确相关责任,制定奖惩措施,成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使其纳入了党建工作的长效管理之中。二是专题调研上有课题。2022年初,党工委将开展工会工作作为有效加强工会工作的一个重点课题来调研,做到专题调查研究,定期听取汇报,适时检查效果,较好地促进工会工作的深化。三是发挥“三方”作用上有主题。为充分发挥好湖滨地区三方协调领导小组的合力作用,形成党委牵头,各方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配齐配强,组织力量有保障。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坚持区域化党建引领区域化工建,遵循“全域推进、全面提质”理念,以“行业+属地”为原则,通过“联合建”“带动建”等多种方式,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二是指导入会工作。在“爱心驿家”派驻1名工建指导员,指导来“爱心驿家”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场办理入会工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通过扫描“数智群团”二维码,网上申请入会。三是加强会员管理。申请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其所在单位已经建立工会并已在实名数据库内的,直接划归所在企业工会管理;如没有签订劳动劳务用工合同的,则直接加入湖滨街道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
推进民主,工作机制有创新。一是探索了组织机构的新模式。2021年9月在杭州率先开创了乡镇街道工会直接吸纳新就业形态职工入会的新路子,进一步拓宽了职工入会的渠道,有效解决了小“两新”企业“入会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辐射效应。二是创新了区域性职代会的新制度。2021年率先在全省街道范围内建立起了第一个新就业形态职代会制度,召开了湖滨街道新就业形态首届一次全体职工代表大会,促使区域内各级工会组织的职代会民主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深化,职工群众的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三是深化了发展党员工推的新机制。为进一步增强发展党员工推的透明度,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权益,规范了发展党员职工群众推荐的工作程序,截至2022年底,新就业形态党员在册4名、流动党员20名、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党员2名,党员的群众基础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了改善。
增强活力,活动载体有新意。一是定期交流机制。建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研商会,以联合工会委员、工会小组长、工会积极分子、工会志愿者等为主体,根据不同主题,邀请不同业态工会会员参加,就会员发展、工会活动、会员服务、推优入党等事项开展交流研讨,努力营造平等协商、畅所欲言、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氛围。二是“有事说事”机制。建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圆桌会,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协商制度建设,组织新就业形态内的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共同参与到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基层社会治理。三是信息公开机制。建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通报会,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就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工作动态、议题落实情况及好的经验做法及时向各工会会员进行通报,确保工会会员及时全面了解新就业形态工建工作的整体情况。四是多元化解机制。建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同心会,对一些重要时间节点、职工意见建议和劳动安全等,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和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困难帮扶、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五是活动共办机制。成立新就业形态联合工会公益会,牵头推进落实“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项清单制度,搭建共享机制、轮值制、项目制,推动建立区域性枢纽型党工共建共享平台,探索服务型工会组织建设的新路径。
资源共享,阵地建设有结合。一方面,依托“爱心驿家”阵地建设,充分考虑新就业形态职工需求,专门设置了培训讲座、文化活动、心理咨询、图书借阅,去年9月份建成并运行以来,共开设了英语口语班5期、服务礼仪培训班20余期、暑期小候鸟班20场次、放映专场电影20多场次,培训、服务职工群众达2500多人次,得到了地区企业、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依托维权三级服务网络,街道本级设立职工法律维权站,同时在社区“党员会客厅”中设立维权分站,企业会议室设立维权室,使工会维权机制得到有效扩展、延伸,有力地推动了职工维权工作的不断深化,街道还充分调动内在资源,开设了姐妹驿站、郑律师热线等具个性化的维权服务项目,积极服务于广大职工群众。
(湖滨街道总工会)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杭州市总工会 主办 新闻中心:0571-87161066
© 杭州红五星文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 0571-85385837